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督导平台
第55期简报
日期:2020-06-29 10:14:44  浏览量:1960

 

简讯:

1、3月1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我校申报的金融科技、影视摄影与制作两个本科专业成功获批,新增专业可自2020年起开始招生。至此,我校本科专业已达66个。

2、3月2日上午,南昌理工学院在理工大厦神箭广场举行“齐心协力 同心抗疫”网上升旗仪式。校领导邱小林、李贤瑜、傅修延、邱尚仁以及30多名师生代表在现场参加升旗仪式,17万余名学生和家长以及校友在网上观看升旗仪式。傅修延校长作了《齐心协力同抗疫 磨炼意志悟人生》为主题的讲话。

3、3月27日下午,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莅临南昌理工学院,对疫情防控、线上教学和党建思政工作进行视察指导。

4、4月23日,“金平果”第十七次《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0-2021)》出炉,南昌理工学院被评为全国理工类院校第180名,全国民办高校排名前5强。

5、5月21日上午,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在我校航天报告厅召开南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任职大会,宣布省委关于调整学校党委主要领导的决定:许基南同志任南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督导专员。

6.、6月12日,近日,从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中获悉,南昌理工学院18个项目获批立项。项目涉及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等。

 

工作动态:

1、5月29日上午督导室召开工作会议,会上吴小华同志传达了邱小林理事长,陈志龙副校长对做好教学督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安排了这个学期线下教学的督导工作。

根据学校主要领导提出的新要求,督导室举行了第一次教学督导工作研讨会,就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督导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督导员们结合自己的督导工作体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发言交流听课情况,沟通各院系的信息。

督导员们认识到“督导 督导,不仅要督,还要导”。只有通过导,才能引导教学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改革,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才能达到督导乃至于整个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的目的。只督不导,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与目标,督导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导”,对任课教师个人,既要找到其工作的成绩与优势,促使其坚持下去并发扬光大,也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诚心诚意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帮助其改进。

督导员们表示,要确实树立“以人为本,课比天大”的理念,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各督导对象,建立正确的、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这一共同的目标积极地开展工作。

  2、6月18日上午,电子与信息学院付靖娟教师讲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6月22日上午,法学院张南京教师讲授《侵权行为法》课程;6月24日上午,法学院曹钟珍教师讲授《国际法学》课程,校级督导员认为三位教师对授课内容熟悉,教学准备充分,教学内容讲述准确明了,讲课认真,分析问题仔细、透彻,教学思路条理清晰,能用启发式教学,板书工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三位教师的反映也很好。

 

 

 

 

3、总督导张云林六月份听课情况汇总。

 

1234.jpg

 

经验交流:

 

论大学教师的使命责任与基本标准

汪明义(四川师范大学校长)

( 选自《中国高等教育》2020.3/4 )

大学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关键在于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就要深刻把握大学教师肩负的使命责任,科学构建指导教师成长发展的具体标准,这既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之所需,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构建科学的大学教师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构建更为科学的大学教师评价标准体系,愈加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

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加强大学教师标准的探索和构建。199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教师的基本资格、2011年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六个方面的道德规范提出要求、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高校教师分类评价办法、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标准、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一步结合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使命责任,提出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准则和要求等,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大学教师标准顶层设计一以贯之的重视。

我国大学教师标准虽已有一系列成果,但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随着高等教有竞争加剧,无论是大学还是大学教师,更多地关注于教学技能、教学手段、静态的教学规范等方面的标准,而促进学生内心情感、德行操守、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标准受重视程度还需要提升。二是大学教师标准构建还存在不平衡状况,对大学教师的评聘和考核更多侧重于科研方面的标准,其他方面的标准缺乏具体细化的要求,且操作性不强,观测教师主体意识、创新能力、通过教书育人使学生获得哪些“增量"的标准还应进一步明确。三是从新时代大学教师肩负的使命责任的角度,对大学教师标准作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的梳理提炼还有待加强。通过对普通本科院校中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教师素养标准的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和阐释,有助于揭示大学教师标准的共性要求,还可为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其他大学教师标准的构建提供启示。

大学教师的使命责任

新时代,我国大学教师所肩负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其素养和标准的根本依据,体现在三个维度,即启迪智慧、培育新人;探求新知、追求真理,传承文明、引领社会,慨而言之,即育人为本、学术自由、社会担当。

1、启迪智慧、培育新人

随着人类文明演进和社会进步对大学产生新的需求,启迪智慧、培有新人始终是大学教师最重要的使命责任。

大学教师的使命责任首先应体现为以专业知识教育为基础、以健全人格塑造为重点、以社会责任感培养为保障,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实践、学会思辨、学会发展等方面,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社会进步的主动参与者和国家富强的积极建设者。为此,大学教师要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基础上,善于挖掘本学科专业蕴含的科学原理、哲学思想、社会伦理等育人元素,在知识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正确观察、思考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使教育教学的知识传授过程升华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浸润濡染过程。

2、探求新知、追求真理

从大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来看,大学教师探求新知、追求真理,不但体现着大学教师的个人职业属性,而且彰显着大学教师的社会使命责任。

 从使命责任的高度考察大学教师探求新知、追求真理的活动,可着眼于三个方面加以审视和把握。首先,探寻新知识是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其他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其次,大学教师不但要考察知识和真理本身,而且要深入研究人类把握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揭示开辟学科知识新视域、创获专业知识新成果何以可能、怎样实现,通过思维方法和观察方式创新,推动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深化和转化。最后,探求价值论意义层面的新知和真理。新知和真理本身并不构成意义,只有把知识和真理的客体尺度和人的实践追求的主体尺度结合起来,探求新知、追求真理的过程才会成为人与社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超越性是大学教师探求新知、追求真理的鲜明特点,是大学教师肩负使命责任的内在动因。

 3、传承文明、引领社会

 大学教师传承文明、引领社会首先体现为通过精深的钻研,厘清人类知识发展的脉络,对人类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综合提炼及丰富创新,延展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为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提供思想文化资源和分析工具。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大学教师通过与学生乃至与社会的互动,以扎实的学识、深刻的见解、高尚的情操,激发社会大众对于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自觉认同,激发求真求善求美的自觉追求。

大学教师的基本标准

大学教师的基本标准就是衡量和评价大学教师职业活动的依据、规范和准则,体现了社会的要求、教育的需求和教师个人的追求的有机统一。归根到底,大学教师的使命责任决定了大学教师基本标准可检验、可评测的主要内容。

1、遵循规律

一是遵循人才培养规律。 大学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具体体现为坚持知识传授、品德塑造、能力培养相统一,坚持教学智慧、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相协调。大学教师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具体体现为主动分析和有效把握学生的需求、心理、差异,激发学生的个性与潜能。

二是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大学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要严格遵循材料收集、调查研究、归纳演绎、逻辑推理、实验试制的基本准则,按照学术研究的规范开展观察实验、分析评价、预测推断、检查验证,提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学术观点。

三是遵循服务社会规律。大学教师把握服务社会的规律涉及两大方面,即正确认识社会状况和卓有成效开展社会实践。大学教师要积极认识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四是遵循文化传承创新规律。大学教师是人类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力量,大学教师遵循文化传承创新规律,具体体现为大学教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五是遵循国际交流合作规律。大学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既要遵循世界文明演进规律,又要遵循当前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办学方式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努力做国际人文交流的担当者、国际交流合作领域的开拓者和人类共同问题的解答者。

2、崇尚学术

崇尚学术作为大学教师的基本标准,主要涉及三方面标准,即对学问有敬畏之心、对学者有敬重之情、对学术活动有投入之愿。

大学教师对学问有敬畏之心,具体体现为大学教师面对存续人类思想智慧积淀人类文明信息、承载人类憧憬向往的知识体系时,深切体察其庄严和崇高,油然而生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严谨论证的审慎精神、独立思考的怀疑精神、求真求实的批判精神,在学术追求上,既大胆假设又小心求证。大学教师对学者有敬重之情,具体体现为大学教师具备敬重前贤时彦的气度,具有接受商榷批评的胸怀,客观公正评价他人的学术成果,感同身受地体察其他学者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活动,研究成果,积极构建与其他学者加强人际交往、学术交流、思想交融的学术生态,共同打造平等包容、相互借鉴、彼此激励的学术共同体。大学教师对学术活动有投入之愿,大学教师每年都应主动申请和承担相应的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公开发表学术成果,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等学术活动,全方位地加强对教学学术、发现学术、应用学术、整合学术的探究。

3、关爱学生

大学教师关爱学生既是一种价值理念倡导,又是大学教师教学素养的必然体现,还是一种可观测、可评价的标准,涉及两大方面:一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引导集中体现于课堂主阵地,但远远不够,要全过程地关心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机会、学习空间、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高度的责任感尽可能地为学生拓展学习的材料、工具、信息、实践等各种条件。二是关心学生的发展。大学教师关心学生发展,体现为关心学生接受大学教育后,情感是否丰富、视野是否宽广、身心是否健康、思维是否活跃、意志力是否增强。

4、热爱学校

热爱学校作为大学教师的基本标准,具体体现为深刻理解学校兴盛与教师成就之间的同源一体关系,将促进学校发展、关心学校未来、维护学校声誉贯穿在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各项工作中和个人奋斗追求的细节中。一是积极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传统、愿景使命、特色优势,通过增强对于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产生自觉提高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能力和水平的牵引力、推动力。二是充分发挥办学兴校的主体作用,积极有序参与学校治理和学校公共事务、通过教研室、院系以及教代会、职代会等各种载体,把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战略、治校方略熔铸到成效显著的工作之中,共同塑造学校形象、维护学校声誉。三是遵循大学内部组织运行规则和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个人观点与课堂纪律以及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管理服务人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一系列关系,既正确追求个人权利,又切实履行自身责任义务,形成履职尽责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以推动学校发展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以个人发展为学校发展增添动力。

5、情趣高雅

大学教师培养高雅情趣,首先要从宏观层面深刻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社会功能.准确把握大学教师高雅情趣所负载的社会意义。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先接受的教育,不但包括学科专业、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还包括健康高雅、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的培育。其次要从微观层面把培育健康高雅的个人情趣与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责任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既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体育运动、文化娱乐等方面培养广泛兴趣,又远离不良嗜好,对良莠并存的社会现象、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理性批判和人文关怀。同时,大学教师还要把个人的高雅情趣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使个人情趣转化为教育智慧、执着精神、礼仪风度、育人资源。

6、追求卓越

大学教师追求卓越,一是要树立质量意识。经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是否有效融入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之中,是大学教师应该树立的最重要的质量意识,其质量评判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二是共建学术文化。大学教师应把共建卓越的学术文化作为毕生追求,把学术活动由狭义的专业知识探究,拓展为追求教学学术的卓越,追求发现学术的卓越、追求应用学术的卓越、追求整合学术的卓越,积极构建追求卓越的学术文化场。三是坚持效果评价。大学教师要形成接受评估评价的自觉和主动开展效果检验的习惯,把履职尽责的过程性评价和工作绩效的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通过积极参与教学评估、专业评估、教学督导、评教赛课以及自我开展教学反思、试卷分析、师生互动等,构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信息反馈、促进能力增强的评价提升良性循环,进而追求卓越的工作效果。

 

 

 

 

 

 

 

 

 

 

 

 

 

 

 

主题:简讯           工作动态                      经验交流                          

主送:校领导 各院部  人事处  教务处 学工处  党委组织部  党政办  法规办